2021年9月29日 星期三

肠息肉和肠癌有何关联?一文了解清楚

时间:2023-02-21 22:39:21来源 : 小肆说健康

人们的饮食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日益丰富,但是其饮食结构却越来越不健康,由此导致近年来的肠道疾病的发病率越发升高,其中肠息肉是较为多发的一种肠道疾病,多数肠癌是由肠息肉发生病变而来。作为肠道科医生,很多患者会向我咨询关系肠息肉和肠癌的问题,今天简单为大家讲解一下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肠息肉和肠癌有何关联?

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癌前疾病,若患有家族史的人群,癌变的风险系数会比普通人要高。肠息肉属于上皮细胞瘤,多数情况为单发,会分布在结肠、直肠中,多发性息肉瘤具有家族遗传性因素,因此,肠癌与肠息肉有一定联系。

肠息肉发展成肠癌的过程较为缓慢,在肠癌初期发作时,并不会产生异常明显的疼痛感,因此患者难以察觉,而临床上会将肠癌分为1-4期,在1-2期积极配合治疗,可以获得较高的治愈率。虽然初期肠癌并不会有显著异常症状,但是只要留心观察,还是可以找到一些肠息肉癌变信号的。

●大便带血

中医认为肠息肉的发生是由于体内湿热毒气下行,压迫到了肠道,导致肠道内的气机循环受到阻碍,易造成经络瘀堵,产生淤血和浊气,轻则便秘或腹泻,重则五脏六腑亏损,肠道破溃出血。肠息肉癌变早期无明显的症状,表现多为腹痛,腹泻、脓血便、里急后重感、腹部下坠感、黑便、消瘦、乏力、便血等症状,便血的颜色鲜红,可呈点滴状或者喷射状,量多可引发贫血,便血常呈现于粪便表面。如果肠息肉长在直肠下端处时,在排便时会脱出肛门,有时可能需要用手指托回。

便血量的多少与肿瘤血管被摩擦破溃的程度有关,而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则需要从患者体内摄取营养物质,当患者体内缺乏营养物质支持时,也会发生贫血。通常作息、饮食不规律的人很容易出现便秘、便血的症状,当便秘时需要发力,巨大的腹腔压力也会压迫到肠道,导致便血。若在发生便血后就要及时前往医院治疗,另外在治疗过程中,病情反复也需要及时复诊。

另外,若发现自己的排便习惯以及粪便形状有所改变,比如大便变细、黏稠度加重、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、粪便上附着黏液、便后感觉排不尽或腹部有垂坠感等情况出现,也要提高警惕,可能是癌前信号。

●长期腹泻

长期腹泻说明肠胃免疫功能降低,需要尽快调理肠胃健康,若在调理后依旧未能解除该症状,那么则需进一步检查,如果还伴随着腹部出现隐痛感、贫血以及按压腹部有肿块异物感,建议进行肠镜检查,此时肠息肉可能已经发生癌变。另外,如果做过息肉手术者,建议每年应定期检查CEA、CA19-9等癌症抗原指标,如果有指标升高,则需考虑息肉癌变。

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尽快就医,对于患有家族史人群也要定期复查肠内窥镜,该项检查可以准确快速地观察到肠内健康情况,更能尽早发现初期肠癌,一旦确诊则应尽快治疗,切勿拖延。

通过肠镜检查,便于确诊肠癌

肠镜检查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出肠道病变情况,即使是做了其他项检查后,最终确诊也需要参考肠镜检测报告。现阶段的肠镜能够将视野扩大数倍,用肉眼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肠癌组织、肠道黏膜等多种肠道内的微小变化,同时还可以在进行肠镜检查时钳取可疑组织,随后送往病理科做相关检查。因此肠镜检查有利于发现肠息肉癌变前期的异常信号,便于确诊肠癌。

早期肠癌的肿瘤细胞生长于肠内壁,暂时未出现转移和浸润,这时便于治疗,通常针对初期的治疗手段是通过手术治疗,将癌变组织切除;如果是2、3期癌变,也需要通过手术+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;而4期则需要通过靶向治疗药物,抑制癌细胞增长,以延长患者生存期,药物机制为攻击癌变血管组织,让新生癌变血管受到抑制,加速萎缩的速度,同时进行化疗方法进行治疗,有助于摧毁癌变细胞,切断癌变细胞进攻健康细胞的信号,让健康细胞获得更加持久的抵抗,从而降低癌细胞发生转移的机率。

在发现肠息肉后应尽快检查,以排除癌变,若确诊肠癌则应积极治疗,防止癌变加重。另外,为了预防肠息肉发生癌变,平时应多吃新鲜果蔬,这类食物中富含多种维生素、纤维素,有利于肠道蠕动,预防便秘;减少摄入油炸、辛辣、腌制类等食物,避免加重肠道负担;应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,规律排便,排便时切勿过度用力,以免增加肠道压力,迫使肠道外坠,增加便血机率。在平时生活中保持健康作息,能够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,可降低健康细胞被癌细胞攻击的机率。

关键词:

(责任编辑:黄俊飞)

推荐内容

Back to Top